育儿:压力与情绪管理:亲子一起练习情绪三部曲

2020-04-13 23:09 fabuyuan
282 --> 资料来源:未来Family-生活‧教养‧爱

通州拓展训练

宝宝妈咪东山30甇瑞孩子小孩免费妈妈

情绪本身没有是非对错,但当表达情绪的行为无法被接受,就会成为问题,久了就会累积压力,造成问题。这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,父母如能让孩子经历多样化的情绪,孩子就拥有更多的「工具」做选择反应。

如果你:很少关心孩子的情绪感受;习惯对孩子施行打骂教育;对孩子有太多不合理的期许;抑或夫妻老爱在孩子面前大声吵架……,那么你可能要小心了。父母亲的习惯不仅会累积孩子的负面情绪与压力、造成行为偏差,长期下来更会损及大脑发展、影响学习力。

经验决定你如何表达情绪

曾任纽约大学心理系教授、美国西点军校领导力及行为科学系教授与美国执业心理医生,研究压力、情绪与健康主题多年,现任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兼任教授陈永仪指出,情绪就是「感觉」,是个人主观的感受。「感受」本身没有是非对错,但当表达情绪的行为无法被接受,就会成为问题。

不过,为何有的人特别容易有负面情绪,且表达情绪的方式可能失当呢?陈永仪指出,这与个人的生活经验很有关。

陈永仪强调:「大脑的连结有这样的特性。你若是一天到晚看到生气的爸爸,相较其他情绪,对『生气』的熟悉度就会增加,此神经迴路也会变得比较敏感迅速。往后遇上任何情况,直觉反应可能都是先发怒再说。」

谘商心理师陈仪安认为,情绪会衍生行为问题,往往是生活中的不愉快经验点滴累积而成。例如,学龄前孩子生气时的表现,常是打人、吐口水、乱砸东西等动作性的行为。这是因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尚未成熟,还无法用言语完整表达情绪,被欺负或受到委屈时,人的防御本能便显现出来。倘若家长未能理解孩子愤怒的原因,只是一味的制止行为,孩子的情绪无法被理解,便会累积负面情绪。负面情绪积多了,会衍生更多行为问题,形成恶性循环。

情绪影响人际、更伤脑力

陈仪安提醒,若孩子时常处于紧张、害怕、愤怒等情绪高张的状态,很可能损及大脑的长期记忆,学习效益也会降低。她解释,人在学习时,得先将读到的知识内容组织、理解后才能记得牢,相当耗费脑力。但紧张、害怕、生气等情绪攸关生存危机,大脑一定会倾全力优先处理。而当大脑的主要资源被占据,书又怎么读得进去呢?

由珊卓.阿玛特与王书宏这两位脑科学家合着的《儿脑开窍手册》也指出,研究已发现,长期的焦虑与压力,不只会造成大脑里掌管记忆的海马迴体积减小、导致记忆能力受损,更会让大脑前额叶皮质缩小。而前额叶又与记忆、规划与组织能力有关,这些都是关乎学习的重要能力,影响不容小觑。

家长若情绪高,孩子的情绪低不了

陈仪安观察,孩子的负面情绪累积,和所处的家庭环境、父母教养态度有关。有些孩子的情绪、行为问题,正是来自父母过度严格的管教。

或许有些父母认为:「我也是被骂大的北京拓展训练公司,为什么我行,孩子不行?」但陈仪安说,每个人的气质不同,父母应该多理解孩子的特质,找出较适合的教养方式,而不是全凭心中的那套规矩来管教孩子的言行。否则亲子关係只会更紧张,孩子的情绪问题也只会更严重。

陈仪安补充,有些家长虽然不常打骂孩子,但因夫妻关係紧张,动不动就大吵。若孩子也在家里,听到或目睹爸妈争吵,情绪很难稳定。她强调:「孩子的情绪波动,不见得是家长对孩子做了什么,而是家长做的事,孩子都看在眼里。」

陈仪安也建议,家有手足的家长若不想太常动怒,就尽量少介入手足间的纷争。她强调:「家长如果孩子的每件小事都要管,可能整天都在忙着骂人,当家长的情绪高,小孩的情绪就低不了。」

看不见不等于没问题

陈仪安说,像口出恶言、打人等「看得见」的情绪行为问题都算好处理,就怕孩子没把情绪表现出来,让人无从察觉问题。

例如自我要求高的孩子,面对父母的高期许,会督促自己努力达标。而父母看孩子「做得到」,总会要求「好还要更好」。陈仪安提醒,孩子表面看来很让爸妈放心,但往往暗藏情绪的「未爆弹」。因为父母的要求无止境,会让孩子觉得不管再努力,都达不到爸妈心中的完美,便会不断累积压力与负面情绪。而人终究需要成就感,才有前进的动力,这些孩子亦然。

陈仪安认为,自律甚严的孩子,不用家长盯就会给自己压力,家长该做的是帮助孩子「放鬆」。多鼓励他们在过程中的努力,也让孩子知道「失败很正常」,让他们学会「放下」,孩子会渐渐释放给自己的压力。

陈永仪也指出,压力是否对人造成影响与伤害,端看其控制感、程度与时间长短。例如,研究发现,若可在压力情境下找出自己的掌控点,会减少压力带来的影响。

另外,研究也显示,极端程度的压力,有可能只经历一次就足以造成心理创伤与大脑结构的改变。但程度较低的压力,短期不会有太大影响,适度的压力更可以是助力,让表现更亮眼。但要注意的是,对大脑与身体而言,压力等于紧急状况,体内各系统都必须进入紧备状态、立即做出反应。短期虽然无妨,但久了身体不堪负荷,各种身心健康问题也会随之而来。

情绪三部曲:认识→接受→处理它

陈永仪认为,情绪是很多元的,父母如能让孩子经历多样化的情绪,孩子就拥有更多的「工具」做选择反应。她建议,比较好的做法是「和孩子一起练习认识情绪」。

练习的过程可以是问问自己、也引导孩子去想「现在的感觉是什么」,学习认知情绪的存在。接着,不管当下感受再不舒服,都试着接受。接受自己的状态后,不用急着处理,而是让情绪沉澱;有时候经过沉澱,不好的情绪就过了,倘若还是过不去,再来思考该怎么处理。多多练习,就能学会用更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。

陈永仪补充,孩子生气、难过时,可以告诉孩子「没有关係、过得去的」,因为「不持久」正是情绪的本质。例如孩子难过哭了,就让他好好哭一回,下次再碰上难过的事,就会知道自己挺得过。这样的练习会在大脑建立迴路,人的容忍度也会提高。陈永仪建议,别为了怕孩子难过,就急着做些什么转移情绪,「没有经历过情绪,你不会知道怎么面对、处理它。」

《未来Family11月号》

搜更多「 压力、情绪管理、亲子、练习、情绪」相关经验新知。

搜寻,就从BabyHome开始。



分享 列印 收藏
只要一句话 孩子就可避免危险 孩子说话没大没小,都是学来的!注意言行,大人何不「换个方式」说

延伸阅读


  • 孩子打针为什么爸妈也跟着哭?医师自白:当上爸妈后才能体会
  • 春季小儿常见疾病
  • 孩子常一遇到困难就习惯转头找帮手?透过小游戏培养勇敢与自信
  • 陪做功课一个小孩打倒两个大人!5步骤慢慢走入他的心
  • 亲子食育课,玩出生活力